第160章 一場風波
關燈
小
中
大
做官的人, 被參是很正常的。沒有被參過的官生是不完整的官生,是可悲的, 說明沒有被參的價值。無論是李丞相,還是參他的人, 又或者是吃瓜群眾都覺得稀松平常了。
不平常的反而是一些不上不下的涉案官員,活似自己第二天就要被下大獄了似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被參的是他們而不是李丞相,還是證據確鑿的那一款參法。
安撫使衙門裏看到消息之後一片平靜, 包括見識少的程素素,都沒有“完了, 靠山要倒掉了”的驚惶。李丞相若是輕易就被這件事情參倒, 這丞相不做也罷。此事多半不過是黨爭之中你來我往的一道小菜而已。
比較麻煩的是彈章裏提到的鹽引的事情。單看政令沒有任何問題,難的是具體的操作,選擇什麽樣的商人, 如何發放鹽引等等。這也是彈劾李丞相的人拿來做文章的地方,有選擇就有淘汰,選擇的標準是什麽?裏面有什麽樣的貓膩?都是可以深挖的。不止是官員,連同大部分的商人都有些不安。
找到程素素的, 第一個便是高英。她也是靠著關系才拿到一少部分的份額, 好在她並不貪心,沒有搞皮包公司倒買倒賣,做事也收斂, 不曾大肆宣揚與程素素之間的關系。饒是如此,高英還是很擔心會惹上麻煩,想找程素素來拿個主意。
程素素聽高英說了如何商人也有些不安之後, 便說:“只要來路正,本份做買賣,還輪不到他們倒黴。”
高英微有尷尬地道:“他們是怕丟卒保車。”高英自己是不怕被靠山扔出去擋災,卻不得不考慮一下謝麟的對頭,又或者是想保謝麟的人,會不會動不了本尊轉而打打嘍啰出氣?
“總要有做事的人,做生不如做熟。”程素素依舊很有耐心地給她解釋。
高英不敢再說,不過極短的時間,程素素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氣勢上比當初給她本錢做生意的小娘子有了根本的變化,仿佛新酒變成了陳釀,愈發回味悠長。偏又是十分和氣,令直面的人不敢輕視。
程素素索性多說兩句:“你參我、我參你的事情是常有的,眼下對朝廷而言,維穩第一。誰要碰了這個,誰就該倒黴了。弄得人心惶惶的,有什麽好處?你呀,小心一些是沒有錯的,不過呢,也不用像驚弓之鳥一樣。該幹什麽依舊幹什麽去吧。”
官商勾結說起來難聽,卻是在所難免的。商人如果上頭有人,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官面上有要用到商的時候,是用個熟悉的、湊到眼前的方便,還是用個並不了解的好?譬如這次輸糧,就是要用到商人,哪怕是從為國為民的角度,謝麟也更願意給王瑱這樣比較了解的人開方便之門。
所以,用個熟人有什麽不行?
有門路總是占優勢的。
高英從程素素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的不高興來,心想,他們這些大人物知道的總比雖人多些,既說是沒有什麽麻煩,大概就真的沒有麻煩了。她原本是找弟弟高據詢問的,高據說的也與程素素說得差不多,她總是不放心。當面得到了程素素的答案之後,高英才安下心來,繼續跑她的小買賣。
比起當初幾十貫錢的營生,如今高英所掌管的生意要大了許多倍,她的心裏也不是沒有得意的。然而鹽引一開,引來的巨富富賈們面前,高英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人也變得愈發的內斂謙虛了。
旁人就沒有她這樣的好運氣了,高英能夠安心,源自於對程素素信心。若要所有的商人都對與之有關聯的後臺都有同樣的信任,卻是絕無可能的。於是一時之間,人心浮動,令運糧輸北的事情也受到了影響。原本蜂湧而至的,便有些駐足觀望了,更有甚者已經後院起火了。
反是鄔州的商人們,出於對夫婦二人的信任,還在繼續做著這件買賣,不少人因此大賺一筆。
————————————————————————————————
“鄔州太小。”石先生一語中的。
鄔州商人再努力,想憑實力吃下這麽大的份額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謝麟正在著手進行的事情還是受到了影響。
池魚之殃。
謝麟並沒有生氣:“那就先讓他們賺完這一筆,世上沒有那麽多的後發制人,錯過一次就是錯過百次。”乖的與不乖的,信任自己的與不信任自己的,要擡舉哪一個,不需要連中三元,只要不是白癡都知道怎麽選了。
江先生道:“只是看不出來這一次會鬧多久,想來政事堂不應該讓這件事再鬧下去了吧?東翁是否要上書呢?”有了石先生在,江先生說話都沒有那麽果斷了。
謝麟道:“本不想此時插手的。”這種事情太多了,哪怕不是針對自己,也經常會被掃到臺風尾。若是什麽事都一碰就跳,那就有打不完的官司,最後不是變成鬥雞,就是變成別人的槍,或者兩者兼是。性格明顯就容易被人利用,那就太糟糕了!忍忍也就過去了。
石先生道:“不必告狀,寫實即可。”
謝麟點頭:“好。”
謝麟便擡手寫了份奏疏,匯報了自渡河以來的進展,鹽引換糧之事是當前一件大事,自然被重點提及。謝麟仿佛不知道李丞相被參一般,只寫了自己這裏的執行情況,近來商人的不安與糧草的不足,以及自己正在想辦法安定人心。
助攻完成。
石先生審完稿,也不覺得有什麽需要修改的地方了,整份奏疏便原模原樣地發到了京中。
石先生卻又另有建議,他在謝麟這裏住得舒服,也不能只要自己舒服。不似江先生那般從一開始是想當著保姆,手把手將謝麟扶到高位,石先生更理解謝麟這個出身的人的情緒,看起來冷冰冰的不近人情,實則對東家來說,江先生比石先生要強勢。
石先生不問謝麟的仕途歸劃,卻給謝麟一個提醒:“禦史臺不可輕視。”
謝麟道:“誰會輕視禦史臺呢?無論是黨爭,抑或是督察百官公忠體國,都不能小瞧了禦史。哪怕厭惡某些人,也不能小看了禦史臺的用處。”
“禦史臺該清洗了。”
謝麟也嚇了一跳:“清洗禦史臺?”
石先生道:“陸大夫不會想在禦史臺養老的。”
陸見琛這位蘭臺白居易比他的前任年輕許多,也更有想法、更有幹勁。無須別人提醒,石先生便知道陸見琛是傾向於謝麟的,是的謝麟,而不是謝老丞相。
謝麟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還禦史臺本來面目,勿做黨爭先鋒。”
謝麟一點就透,笑道:“妙!”
石先生便肚裏有數,謝麟跟陸見琛是能說得上話的,甚至能在對方仕途上指手劃腳的。否則以謝麟的年紀、資歷,與他說起陸見琛的時候絲毫不見局促,也不曾透露出“那是禦史大夫老前輩,我如何能對他指指點點?”的為難。
而陸見琛,也必是想做出一番事業來的。做主官的,不想自己的屬下令行禁止,可能嗎?顯然是不行的!因為禦史這份職業的性質,此事不能由別人來說,由主管的陸見琛來“整肅禦史臺風氣”是再好不過了的。風險當然是有的,但世上原就沒有不擔風險只有收益的好事。
謝麟一封長信遞給陸見琛,正合了陸見琛的意。陸見琛對禦史臺也頗有些微詞,禦史裏有剛正不阿的,也有趨炎附勢的,有各方大佬的門生來刷聲望資歷的——他的立場不用問就知道,也有野生來混日子的。惹麻煩不著調的是少數,然而在大事上,只要有一個刺兒頭,就夠受的了。
陸見琛數次出手,總是治標不治本,踢走一個麻煩再來一個二貨——禦史總是要有人做的。謝麟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不針對人,只針對事,不要人聽話,只要立規矩。你可以生事,但是,如果你上的奏本沒有任何依據,甚至是胡說八道的汙蔑,禦史臺先自查,上本前先審核。
於是,禦史臺內部先掐了起來。支持陸見琛的人不少,許多是挨參的大戶,反對陸見琛的聲音也很大。禦史不能正常說話,要給他們先套上籠頭,則要禦史何用?
京中一片熱鬧,彈劾李丞相的事情就冷了下來。李丞相亦非善與之輩,陸見琛動了,他也趨勢自辯。陸見琛見李丞相與中飽私囊的事情脫了幹系,也借李丞相這一把火上書,以李丞相的遭遇為例,證明任何事情都不能沒有約束。若今天彈一個丞相,明天彈一個丞相,丞相避位,政事堂就要空了。
陸見琛更是請見皇帝,話說得血淋淋的:“有些人當朝廷的禦史臺是打手了!當禦史是瘋狗嗎?打架先放禦史?還不能不幹!瘋狗的頭子,說出去好聽?都滾吧他們!查無實據就敢彈劾丞相,他怎麽不彈劾自己個兒發昏?不會做禦史就不要做了嘛,叫人以為陛下的禦史臺裏全是這樣的玩藝兒,不夠丟臉的。”
謝麟有關商人驚惶與糧草不足的奏疏也在其中摻了一腳,仿佛證明了任由小官攻擊朝廷大臣的危害。
皇帝左看有理,右看也是有理的,要是禦史鉗口,不能監督百官,尤其不能指摘重臣的錯處,要禦史何用?若是禦史信口開河,豈不是耽誤了事情?皇帝便下旨,安車蒲輪請了謝老丞相入宮咨詢。
謝老丞相人老成精:“老臣曾做陛下丞相,丞相者,調和陰陽,並非非陰即陽。”
皇帝大悟:“不錯!禦史是該管一管了,怎麽管還要再斟酌。”
陸見琛的意見最終被批了下來,禦史上本之前,先將本章集中到禦史臺,由兩位上官審核之後再呈報禦前。這是對品級不高的普通禦史而言,似陸見琛這樣的品級,自然是自己直接上本了。
打了兩個多月的官司,陸見琛算是將禦史臺眼見要刮起的風給剎住了。陸見琛回信謝麟,頗多感激之詞,更是直言自己的眼光是真的不錯,老早就覺得謝麟有出息了。
謝麟又回信給他,提請他註意不要被人報覆了。陸見琛心說,我都差點被歸到李黨裏去了,還怕這個嗎?
————————————————————————————————
禦史臺一整頓,朝上頓時安靜了許多。齊王大軍凱旋也到了京城,凱旋不似救急,可以不緊不慢的走。回程已是秋天,為了不踩踏莊稼,走得就更慢了些。好在凱旋的儀式上可以獻俘,齊王又拿到了釋空,回得晚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三法司又忙碌了起來,秋天了,判完了可以直接殺,不用浪費米糧來養,多好!
判得也很快,自皇帝而下,都是恨透了教匪。釋空理所當然是斬首,其餘圓信等人擬的是絞刑。十分不幸的是,教匪內有為了將功折罪的,供出了圓信的來歷。圓信那位做管州知府的父親此時才知道親兒子做下了這麽一件轟動的大事,緊接著便被“請”到京裏來認人。認出兒子的當場便昏了過去——也是該昏一昏的,這是一項足以株連的罪名,按五服遠近,或絞或流,女眷沒為奴婢。
待一切塵埃落定,謝麟已監督著受災各地補種了一季麥子,到來年總不至於全賴朝廷賑濟了。上下都松了一口氣,教匪這一頁便算揭了過去了,國家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忙。李丞相與梅丞相小動作不斷,大動作沒有,一眼看去還算太平。
內亂平了,外面卻又不太平了。
高英今冬依舊是往榷場去,卻中途折回——胡人叩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平常的反而是一些不上不下的涉案官員,活似自己第二天就要被下大獄了似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被參的是他們而不是李丞相,還是證據確鑿的那一款參法。
安撫使衙門裏看到消息之後一片平靜, 包括見識少的程素素,都沒有“完了, 靠山要倒掉了”的驚惶。李丞相若是輕易就被這件事情參倒, 這丞相不做也罷。此事多半不過是黨爭之中你來我往的一道小菜而已。
比較麻煩的是彈章裏提到的鹽引的事情。單看政令沒有任何問題,難的是具體的操作,選擇什麽樣的商人, 如何發放鹽引等等。這也是彈劾李丞相的人拿來做文章的地方,有選擇就有淘汰,選擇的標準是什麽?裏面有什麽樣的貓膩?都是可以深挖的。不止是官員,連同大部分的商人都有些不安。
找到程素素的, 第一個便是高英。她也是靠著關系才拿到一少部分的份額, 好在她並不貪心,沒有搞皮包公司倒買倒賣,做事也收斂, 不曾大肆宣揚與程素素之間的關系。饒是如此,高英還是很擔心會惹上麻煩,想找程素素來拿個主意。
程素素聽高英說了如何商人也有些不安之後, 便說:“只要來路正,本份做買賣,還輪不到他們倒黴。”
高英微有尷尬地道:“他們是怕丟卒保車。”高英自己是不怕被靠山扔出去擋災,卻不得不考慮一下謝麟的對頭,又或者是想保謝麟的人,會不會動不了本尊轉而打打嘍啰出氣?
“總要有做事的人,做生不如做熟。”程素素依舊很有耐心地給她解釋。
高英不敢再說,不過極短的時間,程素素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氣勢上比當初給她本錢做生意的小娘子有了根本的變化,仿佛新酒變成了陳釀,愈發回味悠長。偏又是十分和氣,令直面的人不敢輕視。
程素素索性多說兩句:“你參我、我參你的事情是常有的,眼下對朝廷而言,維穩第一。誰要碰了這個,誰就該倒黴了。弄得人心惶惶的,有什麽好處?你呀,小心一些是沒有錯的,不過呢,也不用像驚弓之鳥一樣。該幹什麽依舊幹什麽去吧。”
官商勾結說起來難聽,卻是在所難免的。商人如果上頭有人,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官面上有要用到商的時候,是用個熟悉的、湊到眼前的方便,還是用個並不了解的好?譬如這次輸糧,就是要用到商人,哪怕是從為國為民的角度,謝麟也更願意給王瑱這樣比較了解的人開方便之門。
所以,用個熟人有什麽不行?
有門路總是占優勢的。
高英從程素素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的不高興來,心想,他們這些大人物知道的總比雖人多些,既說是沒有什麽麻煩,大概就真的沒有麻煩了。她原本是找弟弟高據詢問的,高據說的也與程素素說得差不多,她總是不放心。當面得到了程素素的答案之後,高英才安下心來,繼續跑她的小買賣。
比起當初幾十貫錢的營生,如今高英所掌管的生意要大了許多倍,她的心裏也不是沒有得意的。然而鹽引一開,引來的巨富富賈們面前,高英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人也變得愈發的內斂謙虛了。
旁人就沒有她這樣的好運氣了,高英能夠安心,源自於對程素素信心。若要所有的商人都對與之有關聯的後臺都有同樣的信任,卻是絕無可能的。於是一時之間,人心浮動,令運糧輸北的事情也受到了影響。原本蜂湧而至的,便有些駐足觀望了,更有甚者已經後院起火了。
反是鄔州的商人們,出於對夫婦二人的信任,還在繼續做著這件買賣,不少人因此大賺一筆。
————————————————————————————————
“鄔州太小。”石先生一語中的。
鄔州商人再努力,想憑實力吃下這麽大的份額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謝麟正在著手進行的事情還是受到了影響。
池魚之殃。
謝麟並沒有生氣:“那就先讓他們賺完這一筆,世上沒有那麽多的後發制人,錯過一次就是錯過百次。”乖的與不乖的,信任自己的與不信任自己的,要擡舉哪一個,不需要連中三元,只要不是白癡都知道怎麽選了。
江先生道:“只是看不出來這一次會鬧多久,想來政事堂不應該讓這件事再鬧下去了吧?東翁是否要上書呢?”有了石先生在,江先生說話都沒有那麽果斷了。
謝麟道:“本不想此時插手的。”這種事情太多了,哪怕不是針對自己,也經常會被掃到臺風尾。若是什麽事都一碰就跳,那就有打不完的官司,最後不是變成鬥雞,就是變成別人的槍,或者兩者兼是。性格明顯就容易被人利用,那就太糟糕了!忍忍也就過去了。
石先生道:“不必告狀,寫實即可。”
謝麟點頭:“好。”
謝麟便擡手寫了份奏疏,匯報了自渡河以來的進展,鹽引換糧之事是當前一件大事,自然被重點提及。謝麟仿佛不知道李丞相被參一般,只寫了自己這裏的執行情況,近來商人的不安與糧草的不足,以及自己正在想辦法安定人心。
助攻完成。
石先生審完稿,也不覺得有什麽需要修改的地方了,整份奏疏便原模原樣地發到了京中。
石先生卻又另有建議,他在謝麟這裏住得舒服,也不能只要自己舒服。不似江先生那般從一開始是想當著保姆,手把手將謝麟扶到高位,石先生更理解謝麟這個出身的人的情緒,看起來冷冰冰的不近人情,實則對東家來說,江先生比石先生要強勢。
石先生不問謝麟的仕途歸劃,卻給謝麟一個提醒:“禦史臺不可輕視。”
謝麟道:“誰會輕視禦史臺呢?無論是黨爭,抑或是督察百官公忠體國,都不能小瞧了禦史。哪怕厭惡某些人,也不能小看了禦史臺的用處。”
“禦史臺該清洗了。”
謝麟也嚇了一跳:“清洗禦史臺?”
石先生道:“陸大夫不會想在禦史臺養老的。”
陸見琛這位蘭臺白居易比他的前任年輕許多,也更有想法、更有幹勁。無須別人提醒,石先生便知道陸見琛是傾向於謝麟的,是的謝麟,而不是謝老丞相。
謝麟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還禦史臺本來面目,勿做黨爭先鋒。”
謝麟一點就透,笑道:“妙!”
石先生便肚裏有數,謝麟跟陸見琛是能說得上話的,甚至能在對方仕途上指手劃腳的。否則以謝麟的年紀、資歷,與他說起陸見琛的時候絲毫不見局促,也不曾透露出“那是禦史大夫老前輩,我如何能對他指指點點?”的為難。
而陸見琛,也必是想做出一番事業來的。做主官的,不想自己的屬下令行禁止,可能嗎?顯然是不行的!因為禦史這份職業的性質,此事不能由別人來說,由主管的陸見琛來“整肅禦史臺風氣”是再好不過了的。風險當然是有的,但世上原就沒有不擔風險只有收益的好事。
謝麟一封長信遞給陸見琛,正合了陸見琛的意。陸見琛對禦史臺也頗有些微詞,禦史裏有剛正不阿的,也有趨炎附勢的,有各方大佬的門生來刷聲望資歷的——他的立場不用問就知道,也有野生來混日子的。惹麻煩不著調的是少數,然而在大事上,只要有一個刺兒頭,就夠受的了。
陸見琛數次出手,總是治標不治本,踢走一個麻煩再來一個二貨——禦史總是要有人做的。謝麟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不針對人,只針對事,不要人聽話,只要立規矩。你可以生事,但是,如果你上的奏本沒有任何依據,甚至是胡說八道的汙蔑,禦史臺先自查,上本前先審核。
於是,禦史臺內部先掐了起來。支持陸見琛的人不少,許多是挨參的大戶,反對陸見琛的聲音也很大。禦史不能正常說話,要給他們先套上籠頭,則要禦史何用?
京中一片熱鬧,彈劾李丞相的事情就冷了下來。李丞相亦非善與之輩,陸見琛動了,他也趨勢自辯。陸見琛見李丞相與中飽私囊的事情脫了幹系,也借李丞相這一把火上書,以李丞相的遭遇為例,證明任何事情都不能沒有約束。若今天彈一個丞相,明天彈一個丞相,丞相避位,政事堂就要空了。
陸見琛更是請見皇帝,話說得血淋淋的:“有些人當朝廷的禦史臺是打手了!當禦史是瘋狗嗎?打架先放禦史?還不能不幹!瘋狗的頭子,說出去好聽?都滾吧他們!查無實據就敢彈劾丞相,他怎麽不彈劾自己個兒發昏?不會做禦史就不要做了嘛,叫人以為陛下的禦史臺裏全是這樣的玩藝兒,不夠丟臉的。”
謝麟有關商人驚惶與糧草不足的奏疏也在其中摻了一腳,仿佛證明了任由小官攻擊朝廷大臣的危害。
皇帝左看有理,右看也是有理的,要是禦史鉗口,不能監督百官,尤其不能指摘重臣的錯處,要禦史何用?若是禦史信口開河,豈不是耽誤了事情?皇帝便下旨,安車蒲輪請了謝老丞相入宮咨詢。
謝老丞相人老成精:“老臣曾做陛下丞相,丞相者,調和陰陽,並非非陰即陽。”
皇帝大悟:“不錯!禦史是該管一管了,怎麽管還要再斟酌。”
陸見琛的意見最終被批了下來,禦史上本之前,先將本章集中到禦史臺,由兩位上官審核之後再呈報禦前。這是對品級不高的普通禦史而言,似陸見琛這樣的品級,自然是自己直接上本了。
打了兩個多月的官司,陸見琛算是將禦史臺眼見要刮起的風給剎住了。陸見琛回信謝麟,頗多感激之詞,更是直言自己的眼光是真的不錯,老早就覺得謝麟有出息了。
謝麟又回信給他,提請他註意不要被人報覆了。陸見琛心說,我都差點被歸到李黨裏去了,還怕這個嗎?
————————————————————————————————
禦史臺一整頓,朝上頓時安靜了許多。齊王大軍凱旋也到了京城,凱旋不似救急,可以不緊不慢的走。回程已是秋天,為了不踩踏莊稼,走得就更慢了些。好在凱旋的儀式上可以獻俘,齊王又拿到了釋空,回得晚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三法司又忙碌了起來,秋天了,判完了可以直接殺,不用浪費米糧來養,多好!
判得也很快,自皇帝而下,都是恨透了教匪。釋空理所當然是斬首,其餘圓信等人擬的是絞刑。十分不幸的是,教匪內有為了將功折罪的,供出了圓信的來歷。圓信那位做管州知府的父親此時才知道親兒子做下了這麽一件轟動的大事,緊接著便被“請”到京裏來認人。認出兒子的當場便昏了過去——也是該昏一昏的,這是一項足以株連的罪名,按五服遠近,或絞或流,女眷沒為奴婢。
待一切塵埃落定,謝麟已監督著受災各地補種了一季麥子,到來年總不至於全賴朝廷賑濟了。上下都松了一口氣,教匪這一頁便算揭了過去了,國家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忙。李丞相與梅丞相小動作不斷,大動作沒有,一眼看去還算太平。
內亂平了,外面卻又不太平了。
高英今冬依舊是往榷場去,卻中途折回——胡人叩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